来源883edu88 摘 要: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科学品德等科学素养。
关键词:化学教学 美育 科学素养
化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
是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知识、方法和态度,从而形成科学能力为
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科学素养为目标,这是基础理科教育的共
性之一。基本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
学观、科学品德。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同时又有较强的理论性,化学实验
现象给人以美的直观感受,对物质结构等的理解更需要形象思维和想象力,
要提高学生的科学品德、科学能力等科学素养,可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
美育来实现。
1、问题的提出:
美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对绚丽缤纷的现实美、百美齐汇的艺术美
的感受和鉴赏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培养情趣,陶冶情操,使自己趋于
完善。然而,美不仅存在于文学艺术、大自然及现实生活之中,而且也
存在于实验性及逻辑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化学之中。化学作为一门自
然科学,不只是启迪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真谛作缜密、深邃、冷静的思考,
显示事物的“美”,而且能揭示其“真”。化学中的美不仅影响到学生科
学品德、科学方法、科学观形成、而且能促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能
力等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但目前通过中学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知
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普遍受到重视,而通过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
美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及还比较薄弱。
2、理论基础:
(1)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智力活动是大脑左右两半球的
协同活动,它包括观察、想象、记忆和思维等,其最高形式是创造性。美
育通过对美好形象的感知、记忆、鉴赏和创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观察、
记忆、形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并且大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创
造是以右脑的形象思维运用左脑的语言知识的结果。美学观点认为:形象
思维与抽象思维是相互促进的。席勒说:“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
了首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
理论及实验操作时,要十分重视学生对化学理论美和实验美的鉴赏能力。
富于美感的化学实验和造型美观的化学教具是形象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
梁。因为它可启迪学生智慧,激发求知欲,推动他们去探索、追求、发现,
从而增长才干,发展创造性思维。
(2)人的智力素养发展与非智力素养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若知识、方法和
能力是科学素养中的智力因素,那么,科学观和科学品德可看作科学素养
中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虽然并不直接介入认识过程,但它与能力形
成密切相关,“在认识过程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和强化作用”,科学品
德是整个科学素养的动力系统,维持并支配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
影响到一个人所能达到的科学知识与能力的水平。
3、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品德 科学品德是构成科学素养的要素之一,它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态度(作风)四个子要素。
(1)学习化工产品和化学生活用品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化学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每年都有多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工产品问世,其中不少产品除了实用以外,还具有优美的图案和造型,柔和的色彩、精美的花纹。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注意到这些,就可以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例如:通过介绍在普通玻璃的一般原料里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这些金属氧化物均匀地分散在玻璃里,就可以使玻璃呈现出各种颜色。加氧化钴呈蓝色,加氧化亚铜呈红色等,不仅可使学生了解到这些化工产品和化学生活用品的生产原理,也可从这些五彩缤纷的产品及用品中感受到色彩美。从金属的焰色反应的实验中,使学生了解到节日里色彩绚丽的焰火及军事上的信号弹是锂、钠、钾、钙、锶、钡在灼烧时发出的各种彩色谱线,同时培养了学生理解美的能力及科学内涵,激发学生“求真”和“向善”。
(2)以化学工艺为基础,发展感受美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各种审美观念。 许多化工生产的工艺管理和实验操作技能技巧,蕴含着布局巧妙的工艺美,流程的设计、仪器及设备的组装会给人一种有序、匀称、和谐的美感,对这些设备及流程的探讨会激发学生向往和追求美的愿望。例如:对仪器的装配规则“从左到右,自下而上”的讲解及组装的演示,使学生从有序和对称中感到一种协调美。从结构模型、直观教具的观察中感受到造型美,并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对美的体验,学会审美、求美、爱美。
(3)渗透化学实验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化学实验是洞察化学世界的窗口。从这里学生才能真正懂得科学技术延长了人类的双手,拓宽了人类的视野。正如通过化学实验确定了质量守恒定律的俄国着名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所说,首先揭开自然界内部殿堂帷幕的,就是化学实验。一项好的化学实验,往往体现着对完美的追求。十七世纪中期发明的天平,十八世纪,Kipp制作的启普发生器等,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堪称化学实验艺术品而流传至今。化学史上林林总总的实验仪器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而且给人以智力上的满足。通过化学实验,激发求知欲,培养创造性思维,树立学生热爱科学的理想,对科学事业充满热情。教学实践及许多调查表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艳丽的色彩、奇特的气味及其它奇特现象,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探求欲望,一旦保持下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4)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社会美和时代美培养学生科学情感
社会美的范围十分广阔,简言之,现实生活中的美,除了自然美,都属社会美。人是生活的主体,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的核心。因此,社会活动的美,社会实践成果的美,实践主体的美,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的具体体现。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向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在此过程中,人们自然要与物质发生关系,而物质又是化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化学学科赖以成立的基础,因此化学中蕴含着社会美。许多物质的合成,化学规律的发现及其应用,展示了化学学科的社会美。从钻木取火到高能电池的广泛应用,从茹毛饮血到现代铺天盖地的各类保健、营养品的涌现,从树叶遮身到涤纶、人造羊毛等新颖衣料的生产,从对自然的崇拜到“神州5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宇宙奥秘的探索,从鸿雁传书到现代巨型计算机及IT业为龙头的新材料、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从量子力学到近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形成,从“上帝造人”到生命物质—尿素的合成,从神农尝百草到抗SARS病毒的药物的研制,无一不使我们的实践活动更加完美。化学为现代社会奉献了上千万种新物质,这些物质已进入了千家万户,丰富和美化了现代人的生活。化学研制的各种高、精、尖材料大显其能,推动着核能、宇宙航行、电脑等科技事业的发展。据化学家预测,化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心科学”。化学还将制造出分子修补技术,治疗遗传病和分子病,这将会给人类未来产生更美的憧憬。通过这些实践成果的美,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良好兴趣以及热爱科学,对科学事业充满热情和理想,坚持不懈,矢志以求,为科学献身的情感。
近两百年来,化学涌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许多元素的发现,有着曲折的经历。如:氟元素被誉为“不可征服的元素”,人们通过化学方法制备氟气,一直未获成功,并有几位化学家为之献身。但他们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终于在1886年由法国化学家莫桑用电解法制得氟气,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也因氟气中毒而献出了五十五岁的生命。居里夫人为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Poland)将新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Po)。这些化学史上的千古美谈,这些些实践主体的美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也获得一种美感,激励他们求真向善,对科学忘我地追求。培养他们不畏失败,不怕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的意志品质。
化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地方涉及到中国化学史实和现代化学成就。若能对这些社会实践成果美和实践主体美加以重视,就会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我适时向学生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包含的古代化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在讲述钠的重要化合物时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着名化学家候德榜克服重重困难发明的“候氏制碱法”,打破了英国一家公司对我国制碱业的垄断,而名震中外。候德榜所说的“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办到,而且要比他们办得更好”,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1965年我国首次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为探索生命起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轰动了世界
[1][2]下一页
来源883edu88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