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中学 林新华
物理选择题以试题的灵活性,知识的广泛性,答题的简便性和评分的客观性等特点,已是标准化试题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在中考和竞赛的物理试卷中选择题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选择题的解答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物理成绩.本文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答选择题的能力,减少失误进行如下探讨,以求达快速,正确解题之目的.
一、认真审题,看清题意例1 有一物体从距凸透镜1.5倍焦距处沿主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小到原来1/2时,适当移动光屏,则在屏上: [ ]
A.得到比物体大的虚象
B.得到比物体大的实象
C.得到比物体小的实象
D.不能得到象
析与解:按已知条件u1=1.5f,现减小为原来的1/2,则u2=0.75f<f,据凸透镜成象规律应成正立,放大的虚象.如果学生审题马虎,只注意结果,便匆匆错选A.他们忽视了虚象是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而题目恰恰问的是屏上能否得到象.正确答案应选D.
二、深入分析,辨清关系例2 一把刻度准确的杆秤,若将它的秤砣挖去一小块,则称物体时的读数将: [ ]
A.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小
B.与物体的实际质量相等
C.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大
D.无法确定
析与解:据已知条件似乎十分明了.一般情况下杆秤秤砣质量减小,若称同样质量的物体为了达到的杠杆平衡,必然将秤砣外移,所以读数应比实际质量大.但是,此题并未告知学生这是一杆轻质杆秤,那么杆秤的重力必然就要考虑.所以杆秤的零刻度线不在提纽(支点)上,而且与被测物体在支点的同一侧.因此如果称量质量很小的物体时,如果秤砣减小时,秤砣必然向零刻度线那边移动,读数则变小.所以正确答案应选D.
三、分析条件,揭开隐蔽例3 长方体静止在斜面上,斜面对长方体的作用力应如图中的: [ ]
A.(1) B.(2) C.(3)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析与解:此题的关键就是受力分析.对于一些初中学生来说,习惯的思维定势就是长方体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得出选C的错误结果.这些同学忽略了“静止”在斜面上的长方体还受到斜面对它的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这一重要的隐蔽条件.所以斜面对长方体的作用力应是斜面对长方体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F.答案应选A.
四、透过现象,抓住关键例4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推一静止的物体前进了S距离,推力所做的功为Wv功率为P1;若仍用水平力F在粗糙的水平面推同一静止的物体前进了S距离,推力所做的功为Wv功率为P2.那么: [ ]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析与解:从现象上看一在光滑的平面上推物,一在粗糙的平面上推物.据日常经验则会得出W1<W2的错误结论.但以做功的两个因素上分析,则可知道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与做功的多少无关,但与做功的快慢即功率有关.故应选B.
五、方法受阻,逆向思维例5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的S点;取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点,则该镜一定是: [ ]
A.凸镜 B.凹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析与解:此题粗粗一看,好象无从下手.若认真分析只需从以下二个方面考虑即可.其一,因为光线是穿过光学元件而产生的现象,则这肯定是光的折射现象,由此可排除A,B.其二,我们可反过来思维,首先考虑如果没有透镜时光线会聚在S'点,而放上透镜后光则通过S点,由于OS是主光轴,很明显通过透镜后光线偏离主光轴使光线发散.所以此镜一定是凹透镜.
六、仔细思考,条理分明例6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时,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为P0;要使定值电阻R0上消耗的功率为P0/4,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应为: [ ]
A.2R B.R/2 C.R+R0 D.2R+R0
析与解:较复杂的题目,关键要深入分析.推敲,物理公式的正确选用,以及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从而写出相关的表达式,问题就迎刃而辞了.
(1)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电阻为R时,则电路中的电流应为
(4)U总不变.然后联立方程,则可解出Rx=2R+R0.
七、掌握规律,揭示本质例7 有n个完全相同的灯泡,并联后与R1串联接入电路中,如图(1)所示.串联后再与R2串联接入电路如图(2)所示.若电路两端的电压均为U,分别调节R1和R2使所有灯都能正常发光,那么电路(1)(包括R1)和电路(2)(包括R2)所消耗的总功率之比: [ ]
析与解:此题中两个电路的共同点是它们的总电压都不变,小灯泡都正常发光,这也是解出此题的突破点.
(1)小灯泡都正常发光,所以IL=I额;∴I1=nIL;I2=IL
(2)两个电路的总电压均为U∴U1=U2=U
(3)电路(1)消耗的总功率P1=I1U1=nILU电路(2)消耗的总功率P2=I2U2=ILU
(4)P1∶P2=n∶1
以上所举试题,只占各类选择题之万一.归纳以上之解法,但愿对解好选择题有所启示,以求达到繁题简解,难题巧解之功效.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