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学教育改革概况
1.1世界范围的生物学科学教育改革
当前,世界范围内科学教育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机,各个国家将科学教育放在增强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位置,特别是美国80 年代发表《2061计划》和1995年颁布的《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了科学教育中的存在问题,明确了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引发了国际上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世界各个国家对各自的科学教育进行重新审视,尤其是对基础教育中的中学科学教育进行了规划,主要是课程的改革。这些内容主要包括:
1.1.1重视人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全面培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加强科学中的文化和人文教育,重视学生的方法、态度和观念的培养。掌握科学方法,不仅在实验而且在实践中能使用这些方法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具有与科学家相似的价值观,理解科学的作用,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勤奋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能使用基本的科学仪器并利用这些仪器解决一些问题。
1.1.2科学为大众、STS、身边的科学等教育理念渗透在科学课程中,促进了科学教育内容的改革,变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普及科学,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类的发展。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明显。
1.1.3在学校科学教育中强调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现在的科学教育改革,主要围绕人的发展的需要,强调在教育中必须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的科学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能够终身学习的能力。
1.2我国生物学教育改革趋势
1.2.1新世纪初课程改革目标
生物学教育改革是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2000年-2010年我国将进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论述为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具体目标是:"改革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偏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改革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内容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整个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00-2005年,完成新课程体系的制定、实验和修订;2005-2010年,逐步在全国全面推行新课程体系。
新课程体系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2.3我国生物学教育改革趋势
2000年-2010年,生物学教育面临大变革,其速度、内容超过前50 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3.1今后10年内改革的工作。生物学科分两步走,一是修改现行教学大纲,2000年出台《试验修订本》,其变革较大,主要体现在课程目的(四个方面)、课程目标(三个方面)、教学内容(必修、选修、研究性课题)、教学评价等方面。新大纲对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操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中生物学课程在两省一市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开。二是2000年启动"生物学课程标准",2003年定稿,新的高中生物学教材出现在2005年,2010年向全国推开。
1.2.3.2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方向。总的讲生物学课程改革的方向一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仅是少数几个尖子,改革是围绕学生的切实需要以及现实生活中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包括创造力、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是否得到发挥,从国家资源上来讲,是可持续发展中脑的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将成为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2.3.3生物学课程改革的任务。在德育方面,主要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能够自信、自主、自律,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协调、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不是简单的记忆,对日常生活的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解决方法。
总之,生物学教育改革是以人为本,改变了过去学科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加人性化,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高考改革对高中生物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我国的高考将加大改革力度,课程改革的随着深入,逐步趋于稳定。但是,无论如何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那么高考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高考改革有三条基本原则:一是有助于高校的招生;二是有助于中学的教学;三是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高考考试内容的改革,更加注意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高中毕业水平相应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依据中学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未来,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试题。高考改革,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2.生物学教育改革对教师的挑战与要求
2.1生物学教育思想的变化对教师转变人才观的要求
生物学教育的改革,对生物学教师的人才培养观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转变自己的人才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二是加强德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把握培养要求,准确地进行人才定位。
2.2生物学教育内容的变化对教师转变教学观的要求
生物学课程的改革,许多内容是过去所没有的,如研究性课题的出现,开放的教材,学科内的综合等,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必须改变。尊重学生主体、探究式教学、改变评价方式等,都是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值得深思。
2.3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进修,提高业务能力
当今时代,终身学习成为每个教师的重要任务。面对改革,只有脚踏实地,静下心来,不断加强业务进修,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4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由传统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我们在工作经常碰到的问题是,苦于写不出好的论文,究其原因,一是理论水平不高,二是参与课题研究少。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变为研究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不断的总结,提高研究能力,由经验型向现代型发展。
2.5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益。因此我们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互联网,了解世界,扩大视野,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时,要改革我们的旧的教学方法,把探究引入课堂,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加强对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把我们的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3.新形势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
3.1由教课本到教课程
生物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要从科学教育的高度来认识生物学教学。明确这样以下几点认识。
3.1.1"科教兴国"是我国长期的一项基本国策,生物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1.2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生物学,对普及科学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尤其迅猛发展的今天,生物学对于高中生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3.1.3生物学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我们要从过去的教课本、教知识变为教科学、教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落实科学教育的任务。
3.2加强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物学教学的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包括学生的科学素质,什么是科学素质,我国的教学大纲中有所描述,主要是态度和能力方面。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应该追求生物学教学的全方位效益,不能光重视知识教育,其实科学教育应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本身,还有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的思维习惯(含思维的态度、思维的技巧和思维的方法)、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蕴涵的价值规范等极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在生物学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利用课程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对必修、选修、综合实践、研究性课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强化科学方法教育,普及生命科学知识,渗透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德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3.3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3.3.1尊重学生主体,为了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学过程,本质上应该组织学生去学习,而不是单纯听教师的讲授。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就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学会学习,更不能成为未来社会富有责任感、积极参与决策的公民。对人的主体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大胆地改变我们就有的教学模式,创建各种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和参与精神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发现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过程式教学、合作教学等。
3.3.3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3.3.3.1重视知识结构,根据生命活动的连续变化,把知识串连起来,形成网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脱离知识而凭空产生,只有将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才能形成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复习过程中,要将在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串联起来,按照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情况,形成知识网络,并对其进行扩展,联系有关实际,综合运用,解决相关问题。特别要重视知识的发现过程。
3.3.3.2重视设计问题。问题是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阀门',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不可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设计问题情境,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重视、提高能力。教师要注意多设计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点间的联系,如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内环境等。同时,要积极设计有关探究性课题,让学生在从事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3.3.3.3重视实验和开放性的教学与研究。实验与开放性密不可分的。在教学和复习中,要着重介绍有关实验设计的方法、原理、结果分析,有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开放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学教育面临着改革的重要时机,我们每个生物学教师有责任担负起普及科学、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勤奋学习,勤奋工作,用我们自己的努力,迎接新的生物学世纪的到来。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