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始终在认真研究的课题。教学实践证明,情境设置是可行的方法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情境设置可通过多种途径被实施,如语言、演示实验、教具、多媒体等,其中语言情境是最常被采用的方法,即教师充分利用自己和学生的知识和见闻,以精炼形象的语言所创设的富有情节性的问题情境,以服务于既定的教学目的。
语言情境设置首先具有明显的直观性特征,尽管它是教师通过语言来创设的,但它发生的基础往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或既有知识,且通常富有情节性,所以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而形象化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直观手段。直观性教学是中学生思维特点的反映,中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有所增强,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习惯于从具体、直接的经验出发,来支持和帮助他们的抽象思维,因此语言直观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其次,语言情境设置因情节创设具有趣味性特征,当教学过程充满情趣时,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当学习兴趣受到激发时,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视学习为负担,则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语言情境设置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因其来源于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交集,提炼于彼此熟知的生活实际,故通常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典范,因为它的这一特点,将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富实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鉴于情境设置的上述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被合理、正确地运用,必将使我们的教学上一个台阶,且可达到多种教学效果: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深奥问题浅显化,抽象问题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可发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是有起伏的,一旦抽象内容被赋予了形象的情境,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度马上就会提升,情绪也随之高涨,接受知识的效果也较为理想。如“光合作用过程”这部分知识,其中物质能量变化相伴随而发生,理论性强,枯燥复杂,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教学重点,特别是其中的“光反应”,给学生理解掌握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但如果发挥想象力,把它演绎成一个故事就完全不同了,里面可以有暴发户(叶绿素a获得光能),挟款私逃的不良分子(高能电子),无辜受害、最终妻离子散的一家三口(H2O),含冤复仇的H+,为非作歹、“黑吃黑”的ADP和Pi,侠义为怀、拔刀相助的辅酶II,等等,通过把教学内容角色化,过程情节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很快有效掌握了“光反应”的特点,使一堂本可能沉闷滞重的课顿时生动诙谐起来,课堂气氛极为活跃,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既深刻又持久。这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式情境设置,而紧密结合学生自身体验的情境设置往往也能达到相同效果。如学习了“呼吸作用”两种类型后,分析人在剧烈运动中的呼吸作用时,学生常误答为“无氧呼吸”,因事后身体会有酸痛感,说明产生了乳酸。针对学生考虑问题的不全面,可引入“体育上跑步”这一情境,因各人都体检过,不难理解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有氧呼吸增强这一事实,从而很快懂得了高等动物以有氧呼吸为主、无氧呼吸为辅的道理,告诉他们按照前面的错误观点,岂非要蒙上口鼻才能跑步?学生在会心一笑中完成了认知活动。
巧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其生活经历成为巩固旧知识的基石,和发生新知识的背景。接触是认识的基础,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接触很多事物,但可能接触而未引起注意,事实表明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一般都很有兴趣,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些事例一旦被在课堂上提起,学生会产生极强的思考和发言的欲望。如在讲到“微生物的发酵”时,设置“家庭自制酒酿”这一情境,因自制酒酿是冬季农村家庭中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学生见过甚至给家长当过下手,切入并不困难,可借此揉合许多新旧知识点:米饭先要冷却(温度与酶活性关系)、盛放的容器要加盖(酵母菌无氧呼吸)、外面包以棉被(温度与酶活性关系)、过两三天打开后的味道(无氧呼吸的原料与产物)、若一直捂下去会如何(联系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诚如赞可夫所说:“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学生的求知需要往往来自他们的生活实际,我们所要做的工作之一是要把他们在生活中忽略的问题清晰化,使他们产生剖析问题的欲望,积极地去探求知识,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让知识产生实用价值。在学习“人体的营养”时可用如下情境:午饭时,常有学生懒于排队,跑到办公室要开水冲方便面了事。这个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反响,自然而然地使后续合理饮食的观念被他们所接受,并改变了他们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以情境为载体,挖掘生物学的人文价值,实现生物教学的德育功能。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提出了“以德育为核心”的目标,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准则,这种发展除了知识技能的发展外,其人生价值取向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每一门学校课程都因此担负起了德育任务,生物学也不例外,事实上,生物学因其与人类自身的密切关系,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易引人共鸣。情境设置则使这一过程更为人性化,避免了“说教”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在“遗传学”知识开始讲授前,插入一段孟德尔生平的介绍,以科学史教育让学生了解在每一段知识背后,都有科学家孜孜不倦、甘于寂寞的奉献,有他们不畏挫折、乐于探索的执着,更有值得我们借鉴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方法论,以此来陶冶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更珍惜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更努力地投入学习;又如讲到神经系统中脑对脊髓的控制功能时,引入了邱少云在大火中宁死也不暴露目标的英勇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又以此联系我们日常进行的行为规范训练,适时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性别决定”时,以社会上的重男轻女现象为情境,既让学生懂得了人类性别决定方式,又有力抨击了这种封建思想,宣扬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学习“资源”内容时,我借用了电影《洗澡》中的一个情境:女儿要出嫁了,父亲用毛驴驮了两口袋粮食,挨家挨户以米换水,让女儿洗了一次澡。以此唤起学生对水资源匮乏的忧患意识,让生活在东海之滨的学生也体会到了水资源的危机,自然地过渡到了节水教育。通过众多生动鲜活的事例,生物学中的思想教育变得自然而具有说服力,使学生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多种情感体验,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语言情境设置作为一种可行、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被广泛采用,但其在应用中的典型性和合理性是否到位,是否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尚需要我们在操作层面上的研究,对其途径和功能也须进一步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钻研教材的同时,注意观察生活,培养自己丰富的感受力,通过积极尝试,让生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