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教育事业历尽坎坷。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日子里,教育事业倍受冷落;改革开放之初,国贫民弱,百废待兴,教育基金严重不足,以灌输基础理论为主的应试教育应运而生。为了"节约"时间、经费,提高"效率",大多数学校少开甚至不开实验,培养出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以至20世纪最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100项科技成果中没有一项是中国人的。据统计,一般一个国家立国30年后就会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我国已建国50多年,国内却还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人预言,至少还需要20年我国才可能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究其原因,并非中国人不聪明,而是应试教育不可能培养出超一流的科学家。近几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日高,实施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将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崭新的里程碑,而强化实验教学则是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手段。 二、实验多是生物学的一大特点 众所周知,语数外是工具科学,理化生是应用科学,生物学更是一门重要的实验科学。任何生物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来源于实验,最终应用于实践。仅靠纸上谈兵是创造不出科研新成果的。随着实验手段的提高,生物科学突飞猛进: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揭开了微观世界的奥秘,人们逐渐认识了细胞,认识了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人们对细胞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诞生后,人们对遗传现象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克隆技术的完善,超级生物的合成,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人类基因组测定工作一旦完成,人类防治疾病的能力将达到无病不能治的高度。 三、从验证性实验转向探索性实验 素质教育的内容广泛,学生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等。其中,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都可在实验中培养。课本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中,传统的实验材料是洋葱,但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洋葱并非最理想的材料,因为洋葱表皮中紫色部分很少,我们撕取的表皮,要么颜色深,老化了;要么太嫩,没有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有一次,我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看到用水绵代替洋葱的报道,我连忙跑十几里山路回到家乡,采集回水绵进行试验,发现效果特别好,我立即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水绵颜色深绿,每根水绵为天然的单列细胞,便于观察。我再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它更好材料呢?我们沿着材料薄、颜色深两个方向找材料,我们用韭菜叶、美人蕉花等材料试验,可再没有找到更好的材料。在市教研室来我校考查实验时,看到我们敢于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给予我们很高的评价。 四、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还需要我们从验证性实验转向探索性实验。只做验证性实验,人们只能停留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础上;而探索性实验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进行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做课本的实验四--《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我们严格按课本步骤操作,可实验成功率只有50%左右,经过我和学生们的积极探索,修改实验材料、步骤和方法后,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每次可达98%以上。我们也把我们的改进方法写成论文,该论文已通过了《生物教学与实验》的审稿,即将发表。我们所作的成功探索极大地鼓舞了学生,我校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空前高涨。据我了解,在国外,积极探索实验之风很浓,教师总是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如果实验能一次成功当然很好,如果一次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则指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改变实验方法,直到最后成功。这样一次实验的成功,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学生学会了做一个实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品质。在国外,发达国家的教学很少有条条框框,因此,他们的新成果层出不穷,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五、端正教师思想、改变懒惰习惯,多动手、多动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础理论听多了,学生容易疲劳。在教学实践中,我一方面多做实验,一方面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是实验课的延伸,每当校园里某种花卉开放的时候,我总要及时给学生通报某某花开了,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抽空去观察一下,找出它的识别要点,记在笔记本上。一年下来,学生们认识了很多花卉,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每年5月,我总要带领学生搞一次野外实习,采集一些标本供上课时用。学生们难得外出一次,每次实习归来,学生们总要兴奋好多日子,我们还把一些特殊的标本制作方法写成小论文,我们的小论文《过塑标本的制作》曾荣获第八届全国中学生物论文竞赛三等奖。 六、端正教师思想、改变懒惰习惯,多动手、多动脑。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经费不足,很多实验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以致有些老师产生一些错误认识:实验做不做无所谓,只要讲清楚就行。口头讲实验,又快又省事,应付考试效果也不错。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大力宣传外,更重要的是改革考试方法,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作用,多考实验创新的内容,让背试验者没有市场。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实验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已倍受重视,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长率长期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赶超世界科技新潮流,任重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