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从日常生活现象及动植物方面来考察英汉语言中文化同异现象,以求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习语;英汉文化;异同
习语又称熟语,从广义上说,它包括成语、俗语、谚语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汉语习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同样,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组合结构和修辞方法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和这种历史文化的沉积分不开的。习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在体现语言的文化特征方面,比之其他语言成分更具典型性。因此,考察习语可以看到英汉文化的特定社会背景及发展的文化轨迹。从而比较准确地把握英汉语言中文化同异现象,以求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英汉习语中文化的相似与差异比较
人类共有一个客观的大自然,共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感受,有语言的“共性”特征。一个民族的习语往往又都能在其它民族的习语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例如,英汉语言中都用羊比喻温顺,用钢铁比喻坚硬,用象比喻高大,用狐狸比喻狡猾等。若把英汉习语的喻体作一对比,就会发现形象相同、意义相似的习语俯拾即是。例如:
①No man can serve two masters一仆不能侍二主。
②Bitter pills may have blessed effects良药苦口利于病。
但是,可以看到有些习语尽管意义相似,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表达却有微妙甚至是明显的差异。例:
①The fox preys farther from home兔子不吃窝边草。
②He lives with cripples learns to limp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些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在不同语言中表达上的区别突出反映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人们的思想和信仰之中。正是这种在宗教信仰、思维和风俗习惯上的差异才使各个民族的习语各具风采。从习语中可以观察到各个民族相似的或特有的习俗,甚至识见和情感。由此可见,习语是反映民族文化共性与差异性的一个窗口,对习语翻译而言,文化之间的相似性不仅使它成为可能,也为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便可找到对等的习语“Man proposes,God disposes”而“当着矮人,别说矮话”,甚至可以找到三条相近的英习语:
①He that hath one of his family hanged,may not say to his neighbor,hang up this fish
②Name not a rope In the house of a man that hanged himself,
③Don’t talk of a halter in company of him whose father was hanged
但是,也可以看到,文化之间的差异给习语翻译带来了困难甚至障碍。以“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为例,“三更”“五更”尚可在英语中找到基本对等的词“watch”,“阎王”在英语中便找不到对等概念了。尽管英语中有“devil”、“satan”、“Prince of darkness”等丰富的词汇,但所指的都是邪恶的神、魔鬼,这与中国神话中的“阎王”相距甚远。在中国传说中,“阎王”作为阴间之神,不仅掌握着尘世百姓的生死,令人生畏,同时他也给鬼魂生前的行为做出判决,是赏罚分明的一个神话人物。这与英语中的“devil”等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因而,习语中涉及到某一文化中特有的事物或概念,往往不容易做到理想的传译。笔者试将习语中所涉及的概念和形象归于日常生活现象及动植物,并作一分析比较:
1 日常生活现象
(1)饮食
习语中最能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要数有关食物和餐具的习语了。观察一下这则习语:“生米做成熟饭”,米,尽管是亚洲人的主食,在西方由于东方式餐饮业的发展,接受米饭的人越来越多了,因而对这一概念来说多数西方人并不陌生。但是该习语中一个微妙的问题是字面意义与内涵意义之间的差距。在汉语中“生米做成熟饭”同“木已成舟”或“覆水难收”意义基本相同,都用以表示一件原非所希望的事情既已发生,只好接受这一现实,因而是用于表达无可奈何情绪的一句常用的习语。由于使用的是比喻,其喻意比较隐含。如果仅仅译成“the rice is already cooked”来对应“生米做成熟饭”,则译文完全停留在字面意义上,有不到位之处,容易产生歧义,需要进一步补充说明。
(2)数字
英汉习语中由数词构成的习语比比皆是,如“一举两得”“千方百计”“万水千山”“手无寸铁”“五光十色”等,英语中相似的例子也不胜枚举: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命)。 One enemy is too many, and a hundred friends too few(敌人一个嫌多,朋友百个嫌少)。One eyewitness is better than ten hearsays(百闻不如一见)。
汉语常用“万”或“十八、三十六、七十二”等表虚指数字。例如:“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而英语中相对应的数字却不具有虚指功能,这同计数单位有一定关系,例如“万”是汉语中一个计数单位,在英语中是“ten thousand”,使用的计数单位却是“thousand”。这对习语翻译也有一定影响。英语中也有一系列虚指数字。
①Don’t worry,we have a thousand and one way to do it.(不必发愁,我们有许多方法可以做的)。英语习语a thousand and one way其字面含义是“一千零一个办法”,但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虚指“许许多多”。
②The children was in the seventh heaven with their new toys(孩子们有了新玩具,高兴极了)。习语 the seventh heaven意为 in a state of great happiness and contentment。在犹太文化中,第七重天为最高,也是上帝的住处,喻指在天堂里,自然是高兴万分了。
(3)颜色
在中国,红色是吉祥喜庆的颜色。逢年过节,处处便有这种颜色衬托喜庆节日的气氛:挂起的大红灯笼、门框上的红纸对联、小辈们收到的用红纸包的押岁钱,不一而足。而在婚礼中红色更是无处不在:新娘着红妆,新郎戴红花,窗户上贴有红纸剪成的“喜”字,洞房内红烛高照。红色在中国是一种深受喜爱的颜色,与其有关的习惯用法更是不胜枚举:红双喜、大红榜、开门红……而英语国家中正好相反,红色代表的是危险和警告,它往往出现在交通标志上,有时也表示负债,一个习语“be in the red”即是债台高筑的意思。
此外,像黑、白、黄、蓝等颜色在汉语和英语中的意义多有出入。如黑色,汉语中多表示人心阴暗险恶,比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中,黑色便用以指无处不在的官僚腐败等阴暗面。而英语中黑色却是庄重肃穆之色,男宾在婚礼或是葬礼等正式场合,着装都是黑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葬礼上用白色,但西方人白色用于婚礼(尤其新娘)。这反映了东西方人对白色的不同认识。在东方人眼里白色透露的是苍凉和哀伤,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却常常意味着纯洁。相反,表示悲伤的颜色在英语中是“blue”,不论“Love is blue”还是音乐中的“blues”,“blue”都与忧伤有关,这同汉语中的用法是大相径庭的。
2 动植物
在各个文化中,带有感情色彩最浓的莫过于动植物了,人类的灵性、勤勉甚至好恶、丑恶往往不同程度地被赋予动植物身上,折射出该民族的爱憎。但是,同一种动物或植物在不同文化中往往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这在习语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1)动物
英汉语言中动物的内涵意义截然不同的例子更为突出。英语国家把狗视为“man’s best friend”(人类最好的朋友),有不少习语都反映了使用英语的民族对狗的喜爱,如 as faithful as a dog(像狗一样忠诚);It’s dogged that does it(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而汉民族则把以狗指人视为骂人,汉语习语中狗的形象多数是贬义的,如“狗腿子”“狗东西”“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都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蝙蝠(bat)在汉语中因“蝠”与“福”同音,便成了吉祥。幸福的象征,而在西方bat的形象却是一种瞎眼、丑陋、凶恶的动物。许多人迷信bat与巫婆有关,人们相信bat闯入私宅是死亡的凶兆。如as blind as a bat(眼力不行),have bats in the belfry(思想古怪), be bats(发疯)等。
喜鹊(magpie)在汉语中是一种吉祥之鸟,传说每年7月7日,牛郎织女银河相会,喜鹊群集搭桥。民间认为喜鹊报喜,成语“喜鹊登枝”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但在英语中magpie的形象却是一种叫声股噪,爱往巢里叼乱七八糟东西的鸟,常用来指饶舌或喜欢收藏破烂、什么都舍不得扔的人。实际喻义是“唠叨、饶舌、叽叽喳喳、嘴巴不闲的人”。
海燕(petrel)在汉语里是一种不畏艰难险阻,迎着暴风雨奋勇拼搏的海鸟,它是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的象征,这可能与在中国流传很广的高尔基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海燕之歌》有关。可是在英语里“a stormy petrel”是指一个“到处惹麻烦的人”。可见英汉文化中动物的喻义不仅仅是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有些甚至是冲突的。
(2)植物
在对植物名称的翻译中也有许多现象值得比较研究,例如牡丹对中国人而言,还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由于其盛开时的绚丽模样,牡丹备受世人的推崇。中国历代诗人词人都有作品诵咏牡丹,把它当作富贵的象征。若推而广之,中国古代文人多有寄情山水花草,他们的作品中出现的植物许多都有象征意义,如梅花之不畏苦寒、松竹之高洁。菊花之朴素等等都代表着中国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古人托物言志的习俗更加赋予各种植物多种多样的情感。由此可见,简单的一两株植物往往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其象征意义和联想意义极为丰富,往往无法在翻译中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二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中,并且反映民族的风情习俗。不同的民族的文化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这是因为不论人们种族、肤色、国籍、民族如何,一般地说,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拥有同一个世界和宇宙。他们的生理结构、思维活动、感情标准(喜、怒、哀、乐)、道德标准(是、非、善、恶)大致相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思想感情、追求和爱好也往往不相上下。他们对客观世界的体会和看法在总体上接近。这种文化的普遍性产生了汉英习语的相似性。从另一方面来看,作为文化主体和创造者的人都属于一定的民族,无不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活和创造文化。各民族在地域、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文学、历史、宗教、发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从而形成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使得一个民族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有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文化。这种独特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都有鲜明的体现,导致不同语言各自独特的习语,即承载了大量“民族文化积淀”的习语。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研究习语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因而,在外语教学中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之正确领会语义,学会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
参考文献:
[1] 毕研韬,李闻海语言与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王寿来英语格言谚语小辞典[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2
[5] 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