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开设英语课的宗旨
(一)小学开设英语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标志是信息技术。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得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当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我国公民具备使用外语的基本技能。
但是,由于底子薄、语言环境差、师资水平不高、教学设备条件有限,特别是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评价手段单一,英语的教学质量提高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中学六年学习英语,花费800多个课时,结果多数学生学到的仍是“聋哑”英语,词汇量仅有两千。为了更有效大面积地提高外语的教学质量,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就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制订了《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二)小学开设英语课有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
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9岁至12岁的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他们的身体各部分器官还在发育,尚未定形,发音器官较成人的灵活,因此模仿外语的语音语调远比成年人容易。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这些都是他们长身体、长体力的需求,他们坐不住,坐不久。这一切都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学习外语具有许多成人甚至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优越性,例如模仿力、记忆力、可塑性强等。小学开设英语课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学习语言的潜力,通过这个学科的学习提高他们思维品德、文化和心理的素质。外语课可使小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开阔视野,扩展他们的知识,丰富他们的经历;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国际意识,使他们长大后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
1. 教学的语言材料和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反映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例如Myself,My family, My school及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这些语言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简到繁、逐渐展开。
2. 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韵律诗歌、寓言故事、会话表演、游戏等。
3. 教学的语言材料真实、实用。学生在课上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
(二)语言功能、结构、话题、任务有机结合
1. 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或各课的教学。
2. 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译等饶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习得”与“学得”结合,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初步的语感。
3. 通过大量语言材料的输入,特别是声像材料的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拼读的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不宜以语音、语法知识为主,切忌不顾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成人化教学。更不可追求英语学科高标准要求,要把握好程度和份量,不可超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小学英语课程规定的教学基本要求,如话题的范围和接触的词汇总量(600—700),以及视、听、说、读、写、玩、演等活动能力的要求等应适合大多数学校。各地区学校的要求可以上下浮动,但切不可要求过高,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三)教学方法多样,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采用综合的教学路子。情景法、视听法、直接法、结构法、功能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折衷法、综合法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都可以采纳。
2. 创设情景、相互交流、激励情意,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看病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每当孩子们进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们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因此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动机和情意受到了很大的激励。
3. 练习形式多种多样,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的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
4. 设计任务型活动(task based activities),开放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思维。这类活动,可以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进行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课堂上所设计的任务一般都要给一些语境(图示或文字说明)和词语提示,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启发学生动脑思考(brainstorming),这不仅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求同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四)教学组织和课堂安排灵活,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短时间、高频率、保证学生多次接触英语和足够的实践量。由于小学英语课每周仅可能有2—3课时,为保证让学生多一些接触英语,可把一整节课(45分钟)改成两小节课,这样每周至少有4次英语课。在一些大城市里,理想的做法是上小班课,以20—30人为宜,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效益,加大每个学生的实践量。
2. 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只有开展这些活动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才能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3. 课堂上课桌椅的摆放形式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秧田式、半圆式、全圆式、双圆式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这样做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起互相关心,合作的团队精神。
(五)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优化教学过程
1. 利用英语教学音像资源──图画、图表、投影、录音、录像、CD、VCD、DVD等多媒体软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以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的示范,即语言使用的场合、时间、对象等,而且还有体态语(body language)──手势、动作、表情等的示范。
2. 多种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
3.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
4.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使教学过程程序化,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这一点对课时少的小学英语课尤为重要。
(六)运用激励机制,评价形式多样化,鼓励小学生积极进取
1. 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可采用口头表扬和精神奖励的方式,如
[1][2]下一页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