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考核是对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方法、态度、能力等各方面的检测。学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检测应该以过程为依据,而不能完全以阶段性的考试结果作为检测的根据。从事大课题研究的科研人员,也许他一辈子的努力付诸在一个失败的实验上,那么,我们能不能以“失败”来总结他的一生呢?显然是不行的。不以成败论英雄,人们都明晓其理。然而,我们在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定时,却在做着违背事理的事情。高考分数的判决书,一锤定终生,就是最明显的体现。应试思想的误导,使大部分师生为考试、为分数而努力,由此产生一大批的“考试生”,这便是我们的教训。除此之外,单元考试、段考、期考等分段考试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几乎遍地开花。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变成了通知书上几个阶段性的考试分数。家长、教师、社会皆以分数衡量学生的好坏,至于人品、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评价全被排除在成绩分数之外。在学校得高分,在家中与社会却只能得低分;专业成绩是高分,精神素质、思想品德、各种能力却很低劣。自私、怕苦、怕累、讲实惠、重名利、贪享乐时时在学生意识中有所反映。为什么?是因为我们过去对学生学习活动评价的偏颇、不公平,把他们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导入误区。现行教学往往以对学生知识水平、技能的考试代替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能力素质、个性素质的评价。这些方面的评价,只在班主任老师三言两语的评语中概括地体现,且它们又常常被家长、学生、老师们置于考分之后,人们的目光紧紧盯在学生几个阶段性考试所得的分数上,以此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衡量标准。这真是大错特错。
素质教育思想正使我们从“应试”观念的误区中摆脱出来,逐步明确应以“人”为中心,以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的核心。
人的素质包括价值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思想品德、专业知识和技能、各种能力的发展、身心健康水平等等。因而对学生素质的评价自然应该以“人”为中心,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进行整体综合评价,而不应偏重在专业知识、技能的考试上。以往,我们做过这方面的工作,但由于认识的偏颇,观念的误导,做得很不够。而且我们在对学生学习活动和学生的素质的评价上往往是从静态的断面上去进行评价,或在一定时间内作综合考核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学活动的依据,或将阶段性变量孤立出来进行衡量,因而往往带有偶然性或片面性。而这种次数变量的积累,静态的频率不能完全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活动的依据。因为,它未切实记录学习活动的真实过程,仍有许多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变量没有考虑,它所记录的只是学习活动中少数孤立的变量,所以结果只是僵化了的静态质量而已。
如何合理地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这是有待于专家们探讨、摸索的理论问题。不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这些从事专业教学的老师要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淡化学科意识,把对学习能力、品德诸素质的培养贯彻在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中,首先必须更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测评观念,把衡量学习活动的测评分数记录到学习过程之中,用分数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态度、表现、能力、个性和对知识、技能的达标度。而不应把分数完全集中在知识、技能的达标度上,更不应专注于期中、期末考试的结果上。就每一堂课而言,测评应体现现在学生学习思维过程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之中。读一段文章,答一个问题,完成一道习题,提出一个建议,开展讨论的表现,学习活动的态度,谈出的感受和认识……将这点点滴滴记录下来,那么,学生学习的态度、各种能力、思想意识、知识、技能等全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体现,并作切实的详尽的记录。这样的评价才是真实、客观、全面的,才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
我在语文教学中,把对学生测评、考试贯彻在学习过程中,其做法如下:
1.阶段考试与课堂测评结合
期初我向学生宣布考试、测评、考核的改革办法,将课堂测评、考核的分数提高,把它与期中期末的阶段考试分数的比率持平。把学生的考试观念从以前的思维定势中扭转过来。
2.将知识测评与能力考核结合
除对基础知识达标率的测定之外,着重于学生读、说、写能力的考核。如:每次新课前10分钟,我都安排了三名学生演讲,对他们的演讲从内容到表达作综合评价,并记入考核成绩之中。
3.将知识、技能的测评与学习态度的考核结合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态度等我都以分数记入考核成绩中。如:每篇课文学习完毕,我都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发讨论,谈学习体会和感受,做到一课一得。采用抢答记分方式,根据所谈内容、认识的程度、态度表现作出评价给予奖励记分,对那些课堂不认真思考,不积极参与讨论,发言不主动的同学,则采取点将必答方式,答对答好给予记分,但无奖励分,答错、不答扣学习态度分。
4.教师测评与学生自我测评
结合课堂除采用教师提问,学生抢答必答记分方式外,还采取学生自学、讨论、对问对答记分,或将学生所写文章、做的练习汇集,让学生分组进行评等并记分。如:我在九六级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关于应用文的基础知识一项内容就是采用分组提问作答并实行评定记分方式。同时,我在该班上完《药》、《项链》、《荷花淀》三篇小说之后,让学生先分组进行人物形象的口头分析,后各组推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同学中进行分析演讲,各组根据同学的演讲进行讨论、评价,并给予记分,再综合各组所得总分,以此作为该组全体同学的得分,并记入他们的考核成绩之中。
5.课内测评与课外考核结合
除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测评、考核之外,我在课外开展了各种活动,根据学生活动中的表现、态度及活动内容、效果作了记分记录。如:在同学中开展人人动手办专题手抄报,进行各种演讲比赛、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有成绩入册。
多种考试、测评、考核办法的实施,给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起色。它真实地记载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经历,使我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停留于考试分数的表面上,而是深入实际,客观、公正、真实的作了最原始的记录,收获很大:
1.学生的考试观念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段考、期考这些阶段性考试上,不再作应考备战的临时性突击,减轻了集中考试带来的压力,消除了集中考试带来的弊端。使他们把注意力投向课堂学习活动过程,延伸到课外学习之中。
2.课堂上,同学们注意力更集中,上课认真思考,积极答问,课堂气氛活跃。
3.锻炼了同学们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胆识。
4.在思想意识、品德修养、学习态度、集体观念诸方面都有相应程度的提高和改进,学生整体素质大大增强。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