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作者] 张国扬 黄子成
[内容]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的涵义以及对素质的理解,由于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普遍存在着较大的差
异。一般认为:素质是人经由先天自然遗传和后天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实践积淀而成的生理、
心理的内在的基础条件,其结构是一个稳定的开放系统。
如果我们从外语教学的角度去谈素质,不妨把素质视为人们学习和掌握外语的一种潜能。它
是人们的外语能力形成及发挥的内在渊源。
当前所提出的素质教育,是人类以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的再生产和再创造,是人类运用自
身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成果去开发、塑造和完善年轻一代身心结构与功能的社
会实践方式。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教育。任
何一个人只有经过良好的素质教育,在基本素质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来无论向哪一方
面发展,从事任何领域的工作,都会有充分发展的可能和搞好工作的广阔天地。
素质教育的提出,对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对外
语教学特别是对基础教育中的外语教学也将带来重大影响。
二、素质与外语能力
素质教育是在先天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把外在的各种教育影响内化为学生个体内在稳定的
素质。素质与知识不同。素质是人学习和利用知识的基础,而知识的丰富又会影响素质的养
成和发展,但是素质的高低与知识的多少并不存在绝对的正比例。素质与性格不同。性格对
素质的养成有影响,但素质的外延大于性格,它是形成性格的基矗素质也不等同能力。具备
一定能力有利于养成一定的素质,但素质是内在的潜能,它通过能力才作用于外界,它是形
成和发挥能力的基矗所以素质与能力的关系,是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般说来,素质是
决定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就有什么样的能力。例如,记忆素质优良,其
记忆能力就较强。素质是稳态的、内化的、主体的,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动态的、外显的,
能力有赖于素质而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发挥其作用;素质有待发挥为能力,并通过能力
发挥其作用;能力又可以积淀为素质,即两者具有互相转化的关系。
因此,我们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时,离不开其所依赖的基椽—素质。在外语教学中,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矗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是培养外语交
际能力的前提。
(一)听的素质与听能训练
“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据里弗斯(W.M.Rivers)和坦珀利(M.S.T
em-perly)在1970年的统计,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
%。
弗里斯(C.C.Fries)说:“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首先是听。”亚历山大(L.G.A
lexan-der)说:“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的比重占90%。能听懂才
觉得舒服,听不懂就觉得不自在。”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随着广播、电话等电子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听的素质变得日益重要了。
国外早在40年代便有学者如卡林(Kar-lin,1942)、尼科尔斯(Nicho
ls,1948)、布朗(Brown,1949)等进行研究,目的是要通过他们的测验
证明:听力与其它语言技能相比,有着重要的区别。1956年卡弗里(Cafery)和
史密斯(Smith)进行了一项研究,区分了视觉言语因子和听觉言语因子。1960年
凯勒(Keler)在回顾过去十年的研究时,十分有把握地说,听力是一组可同包含在阅
读中的技能相分离的复杂技能。1962年斯皮尔里特(Spearit)进行了34项的
大测验,包括言语理解、听力理解、视觉耐力、推论、记忆和注意力等。他的研究结论是,
存在着一种确定的听力理解因子,他称之为“对以会话形式出现的言语材料的理解”。19
72年朗香(Longchamp)进行了一项因子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可以分离出一个
特殊的听力理解因子。1980年斯温顿(Swinton)和鲍尔斯(Powers)进
行了一项综合因子分析,通过考察TOEFL考试来衡量什么是语言能力。他们的结论是:
在TOEFL考试过程中,有三个重要因子起着作用。在听力部分中起作用的一个因子在所
研究的每一组中都起着作用,然而另外两个因子在这些组中存在一些差异。
一些有经验的语言教师往往会发现,有些在其它语言能力方面不特别强的学生,在听力这个
领域却相当出色。
“听”不是一种消极地接受信息的活动,而是根据自己所具有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义
和语法诸方面),通过自己的听的素质的潜能,从音流中获得信息的一种积极的活动。“听力”
是一种迅速正确的辨音解意、理解语意并对听到的信息作出评价反应的能力。因此,我们在
对学生进行听能训练时,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听的素质的潜能。例如,灵敏的听觉有助于迅
速准确地辨析弱读、连读或相近的语音形式,有助于接收快速的微弱、含混的音流并提炼出
准确的信息。一些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注意力、记忆力、自信心、综合领悟能力等对听能的
影响亦十分重要。
(二)说的素质与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教程是将自己内化的语言材料进行编码,即借助于
词语按一定的句式,连贯地转换为外部有声语言。初学者在编码时通常要经过母语到外语的
“心译”,或用斯特恩(Stern)的话是介乎两语之间的一个语际连续体(conti
nuum)。开始时,往往要想一想再说,然后是想和说几乎同步进行。随着学习的深入,
逐渐摆脱“心译”,达到不加思索地自动地完成复杂的编码心理过程。
“说”的素质首先是有说的动机,即有强化自我表达的心理倾向,不羞口、不胆怯。在外语
教学中特别要注意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超越他们的接受能力,以致产生逆反心理。
心理学家古朗说:“被要求讲一种外国语言,不仅仅是心理上受威胁,精神与身体的整个系
统都直接受到牵连。”所以培养学生“说”的这种素质,要循序渐进。先跟读,后自己讲;
先自己大声讲,然后向全班讲,最后才到陌生人面前讲;先讲简单的内容,后讲复杂的内容;
先讲一两句话,再作较长篇的讲述;先作有准备的讲话,后作即兴的讲话。学生不敢开口讲
英语是一大忌,外语教学的交际化目的就不可能达到。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
在课内外多同学生用英语交谈,激发学生讲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
“说”的素质还包括思维的敏感性和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表达的灵活性。英语口头表达的特
点是现想现说,思考的余地极为有限。没有思维的敏感性和思维的条理性,就不能较迅速地
组织所讲述的内容,把不太肯定的、不太周密的想法变得成熟、明确、周密,也就不能使要
讲的英语既有实际内容,又有重点,既有讲述层次,又有次序。没有表达的灵活性就不能应
付各种各样的口语场合。
根据英语口语的特点,说的能力还应从下面的三种基本能力去训练和培养。
1.运用英语口语的语言结构形式的能力。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不同,有“八多”。即:自然
句多、短句多、省略句多、移位现象多、减缩形式多、套语多、常用词汇多和习惯用语多。
熟练地运用这些口语语言结构形式是培养说的能力的一个先决条件。
2.定向表述的能力。定向表述能力是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充分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表达
形式对某一个话题作讲述。其训练形式有:用英语解释某个单词、词组、句子或段落的意思;
复述一个故事或课文,或转述别人的话;对某件事或某一生活片段作描述;对某一专题发表
自己的意见等。
3.正确运用英语语音来表情达意的能力。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口语是靠语音来传达的。
口语交际稍纵即逝,而又连续不断。英语的语音能力包括讲英语时语音的准确性。口语交际
[1][2][3]下一页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