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德shēn@①
[内容]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便正确地掌握使用
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写作能力 则综合反映学生听、说、读的实际水平。因此中
学语文教师历来重视作文教学,并视之为教学重点,呕心呖血 去努力提高学生
的写作能力。但是中学生却最怕作文,不少学生在作文课中冥思苦索,却提不起
精神,许多人 往往抱着应付老师的态度去写作。据某校教师对初三两个班10
9名学生调查,平时爱作文者仅40人,占3 7%,怕作文的69人,占63
%,怕的原因是什么?多数人认为是"没有东西可写,词汇贫乏,不会开头、 结
尾,感到头痛难写。”也就是说,写作材料匮乏,是导致学生产生怕作文心理的
主要因素。
从学生的写作心理过程分析,一般说学生看到题目,相关的材料呈现于脑际,
然后将材料归类疏理,根据 题意分清主次,从中立意后决定取舍,形成提纲,
才动笔写作。但囿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许多 人往往无法根据题
意广泛联想,去回顾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从而感到自己想写却苦于言之无
物,难以广 泛联想,于是感到害怕,激不起作文兴趣。
可见,平时善于广撷博采,重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学生增强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如何帮助中学生广撷博采,积累写作材料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六个途径予
以引导、鼓励。
一、观察积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
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
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 累,才能形成写
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
察就是有意识 、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
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 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
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 观
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
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 ,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侧重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
等,教会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的 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由此及彼
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从中准确认识事物,把握事 物特征,发现事
物变化规律。这样积累的材料,既具有丰富性,又具有准确性。此外,还要教会
学生多角度、 多侧面观察,如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上位和下位、远视和
近视、仰视和俯视等,到写作时,就能根据需 要自由选择材料,并能由近到远,
由今到古,通过广泛联想,把平时观察积累的不同时空的材料按照某种特征 或
写作目的组织起来,思接千载,情通万里,澎湃时间长河,激荡空间风云,使文
章内容生动,立意升华。如 《荔枝蜜》一文结尾,作者以"为他人酿造生活的
蜜"这一共同特征,从蜜蜂酿蜜联想到水里农民插秧,还梦 见"自己成了一只
小蜜蜂",由物到人,由人到己有序组织,使文章主题逐步深化。也可由虚到实,
由现在到 未来,将积累的材料予以创造性想象组合,使文章思路更活跃,开阔,
增强表现力。如《井冈翠竹》一文,在 叙述三十万根毛竹砍伐后,运用以往积
累的材料想象井冈翠竹将要穿云钻雾,走上迢迢征途的情景,突出了井 冈山人
的新风格和新贡献,也就突出了文章中心。
二、阅读积累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
察所获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 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
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 主要指课外阅读。
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
人观察成果 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
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 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
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从良好习惯培养开始,主要培 养
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自觉指兴趣浓,千方百计找书看,古
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 会、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广阅博览并持之以恒;动
笔墨指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划、点、批、摘、记,将书中 有用的材料以一定
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
精读、详 读、略读、泛读、速读等均需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
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 要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
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始不可。
三、视听积累
现代社会是信息量丰富、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化的社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现代信 息传播手段日益普及,广播电视等夜以继日传播
丰富的信息,且比书刊杂志更形象可感,更生动活泼有魅力, 是对青少年具有
强烈吸引力的间接观察手段。广大青少年早已自发地而且饶有兴趣地通过广播电
视积累信息, 但往往凭兴趣爱好,随机收看,缺乏选择性和目的性,娱乐消遣
性强。家长则多以影响学习为由加以阻止,教 师则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实际上,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 材
料,如新闻联播、环球45分钟、好望角、动物世界、假日晨曲、各种节日晚会
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 ,都对学生有益智、地行、激情、开拓视野、丰富
生活体验等作用,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同时要帮助学 生提高自控能力,
克服纯消遣趣味性收视倾向,并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的材料质量。
四、活动积累
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
[1][2]下一页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