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凌明江
[内容]
由初三进入高一的第一学期,是中学外语教学的一个转折点。从语言知识体系和
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看,高一和初三同属基础阶段,高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不是
新阶段的起点,而是基础阶段的继续。如何处理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知
识衔接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参加全省会考和全国统考的成绩。因此,这
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深入探讨。
一、从各地外语教学的现状和各校学生素质的不同情况来考察,目前大体上有以
下三种衔接措施:
第一种:开学第一个月不上新课,集中复习整理初中知识。但它有两个缺点:①
不利于优生的学习。对于中考英语得分八、九十分的优生来说,他们早已对英语
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对新老师的要求也很高,希望所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逐渐
加大。如果有一个多月内重复学习他们已经掌握的初中知识,容易挫伤和抑制他
们求新、求难、求深的积极性。②不利于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因为它打乱了高中
英语教学计划的正常进度,甚至影响到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二种:为了不影响高中英语教学的正常进度,在高一上学期的前半学期加班加
点,每周多上三课时英语。但这样做,也有不利因素:①不利于差生的学习。
需要补缺的差生,原来初中知识就未消化掉,现在如果新课、旧课一齐上,则负
担更重,一旦“撑坏了胃口”,他们就“什么也不想吃”了。②造成学科之间的
矛盾。由于多占课时,其他学科老师有意见,给全年级组的协调工作带来许多困
难,结果收效甚微。
第三种:边上新课,边复习初中知识,以“分散穿插”的方法,从语音、词汇、
语法和课文几方面补缺。一方面,按教学大纲和学校工作计划,按时上新课,既
能使优生在学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上有“咬劲”,有充实感;又能使差生对新
课文中体现的语言基础知识有个认知过程,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
课后努把力,尽快达到班级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结合高一新课教学,用“分散
穿插”法系统复习初中六本书中的相关知识。
我们认为,第三种办法既可以克服第一、二两种办法的不利因素,又可以促进教
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语言实践活动的广度和密度,提高每分
钟的效率,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我们采用了第三种办法。
二、我们在研究和实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过程中的设想和具体做法:
在单词读音和拼写方面,根据音标和读音规则认读和拼写单词,提高复习旧词带
动学习新词的自学能力。
在词汇和句型方面;保持初中常用单词、词组、习语和句型的适当的再现率。
另外,应设法把初中阶段“只作理解”的一些词汇上升到高中阶段的“熟练掌握”。
在基础语法方面:分别对①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类型②动词不定式③被动语态④状
语从句和宾语从句⑤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⑥常用的八种时态等,做到既系统地理
清网络,又集中地复习运用。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