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常华/石显耀
[内容]
不管英语和汉语之间有多少不同之处,中国人和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却有着
众多相似和相通之处。在中学 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英汉之间的差异,而
忽视英汉之间的相同,其实教学中把握着英汉之间的相通之处 ,一些难讲难练
的词汇、语法、习惯用语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在练习回答以May引起的一般
疑问句时, 肯 定的回答有Certainly 或Of course和Yes,you may。否定的
回答有No,you mustn't ; No ,you may not; No,you'd better not等。 省
事的方法是让学生记住这是习惯说法,然后反复练习。用是会用了,但由于不是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结果耗时易忘,味同嚼蜡。何不用英语创设一种情景,
让学生去体会其中的语感, 以收到入耳不忘之效呢?假设第一种情景:你在家
里,寂寞难耐,正想找个人聊天,这时正好有朋友敲门说: "May Icome in?"
你简直是大喜过望,热情有加。 哪个答语会脱口而出呢?当然是certainly或
of couse。
假设第二种情况:你在家里忙着做作业,时间紧、任务重,正犯愁时有同事
来访,说"May I come in? "你 不愿受干扰,可又不好把同学拒之门外,你
会怎么回答?肯定是, Yes,you may。一缕泠淡不热情之意溢于言 表。设若第
三种情况, 天热,你正在家里洗澡,料想不会有人来,门没有插好,偏偏响起
了敲门声,说:"M ay I come in"?你简直是手忙脚乱, 边寻衣找鞋边急急
而应:"No,you mustn't,wait a munite"。试想 ,你会说No,you maynot
或者No,you'd better not吗?不会。 因为后者说话的余地太大,如果来访的
人产 生了误解,不愿在炎热的太阳下晒着,推门而入,其尴尬情景可以想像。
通过这样一番练习与解释,语言上的 异就被思维上的同轻而易举地化解了。因
为,英美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和中国人一样也是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来 选词择句
的,也是以合情合理、语准意切为前提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来解释
为什么回答以Must引 起的一般疑问句的时候,肯定的答语是"Yes,you must,"
语气干脆利落, 令行禁止。而否定的答语是"No ,you needn't",口气舒缓
轻软, 彬彬有礼。
即使前否定后肯定的反意疑问句和否定的一般疑问句的答语之异也可用思
维之同来解释。传统的讲法是, 英美人回答此类问题时是以事实为根据的,事
实上"对、行、可以"就用"Yes",否则用"No"。 至于把" Yes"译成"不";
把"No"译成"对", 那是翻译技巧问题。而中国人回答问题的习惯是咋问咋
答。但从中 学学生出错情况上看,这种讲法显然没有击中要害。其实,英美人
和中国人对问题的回答都是从事实出发的, 只不过对上述问题的答复英美人先
用Yes或No 来表明态度,而中国人则喜欢开门见山,直陈事实罢了。如果转 换
一下角度,先考虑后边的实际情况, 再根据需要来确定前面用“Yes"还是用
"No",思维就取得了一致, 事情就简单多了。
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不少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然而
碰上难点就用习惯用法来解释 ,显然是老师不动脑筋的搪塞之词,学生也不会
满意这种答复。英语中有许多令人头痛的介词用法大都可以用 思维的一致性来
解释:如"我在第一中学教书"这个句子中的"在"有人用"in",有人用
"at",中国人和 英美人都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如果吃、住和工作都在这个学
校,那么你的活动天地就基本上限定在这个范围内 ,自然要用"in"了。如果
仅在该校教书,不在该校吃、住,那么上完两节课就走的你肯定只把该校当作空
间 中的一个点罢了,自然要用"at"来表示。
以上讲的是在有些情况下,借助于思维的趋同性,创设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
用思维之同解语言之异,在 实践过程中并没有直接使用汉语。其实,少量地使
用汉语,借助其言简意赅的特点来归纳较为复杂的英语知识 ,尤其是语法知识,
可使中学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与命令建议相关的主语从句、宾
语从句、 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要用虚拟语气, 具体形式是动词
原形或shoud+动词原形。"一句话概括 了一类虚拟语气的用法,何其简明易
记!再如,用不定式做宾补语可总结为:“请命望准必带to(表示请求、 命令、
愿望、准许的动词后跟不定式做宾补语要带to),使役感官不带to(在使役和感
官动词后跟不定式做宾 补语时不带to)。"14个字归纳了36个单词的用法,不
用汉语实在可惜!
收稿日期:1999—04—18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