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由说变做,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主体。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方法、手段、途经和资源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探索和实践,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一式”为“多样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我在教学中的探索:
一、转变观念 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个性发展。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如:在以给定的图形如:○○、△△、═ 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前提条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贴切的、诙谐的解说词。如两盏灯、一个等式,就是符合要求的两个图形,你还能构思出其它的图形吗?比一比,看谁想得多。这是一道培养学生图案设计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的趣味数学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初一学生根据他们的知识面和生活阅历,学生是从以下不同的侧面来设计:(一)、来自生活实践的设计:图形如圣诞树、一辆小车、一个机器人、一座房子、两支棒棒糖机器人、婴儿车等;(二)、形象生动地刻画动物或人物,一只小鸟、稻草人、一只蝴蝶、一只狐狸头等31种。又如: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图形由圆和正方形组成(由圆和正方形的个数不限),并且使整个矩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画出你的设计方案等。学生在自己设计了各种各样图形后,再相互探讨、共同参与,最后加工成15种方案。从以上方案的设计可以看出,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素材,仅仅凭在课堂上的机械训练,是很难凭空设计出一种有意义的图形的,要求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勤于动手、善于观察、发挥联想,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这样的数学活动课,以情境、想象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乐在其中,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抽象的变得具体,静的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既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又能将学生引入想象的世界,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也“动”起来。
二、联系实际,变抽象为生动
过去有的学生总认为数学是很抽象、很深奥的学问,不是一般人能学好的,需要把课本上所有的结论统统背熟,然后模仿例题做习题、再做习题.死记硬背加题海战术。还认为数学课是充满了定义、定理、图形和符号等,“冷冰冰”的,现在的数学课渐渐有点生动了,因为老师总是在新课题学习时呈现出一个实际问题或是一种生活现象,让同学们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中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是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建立起来的,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一些方法和策略,抽去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实际背景,就形成了数学模型,再把这些数学模型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一个新的课题就诞了.而且老师总是先让学生自己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找出其中的关系式,设计问题解决策略等.这样就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使知识存放有序,也便于更有效地提取和迁移。学习知识结构是通过认知结构的不断充实和完善实现的,认知结构又是通过主动联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起来的。数学总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会了数学,就学会了思维,学会了思维就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有最明显的感觉是,老师似乎民主了许多,很在乎同学们怎么想.面对一个数学问题,你只要有想法并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你就一定能学好数学.过去回答问题时,总是怕回答得很“蠢”,引起同学嘲笑,现在这种忧虑没了,老师并不只表扬答案正确、表达准确的同学,而是关注你是怎样思考问题的,有了想法说出来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常常有意外的、精彩的收获,关键时候有的学生回答常令老师和同学们眼前一亮,只是有时考虑不太周全而已。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并要求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体现团队精神以及民主决策等。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必须加大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使学生合作进行讨论交流较普遍地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课堂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人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这时,思维活跃的同学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还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四、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生不参与是否与自己有关,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老师的反思很重要,能增加你课堂的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每一节课后,我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哪些是有益于学生的,我就继续发扬,争取更好,哪些是对学生不利的,我就及时改正,努力使课堂教学在这种反思中更加圆满,使我们的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又如应用题的解答等,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综合。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获取一种数学结果,远远比不上他获取这个过程重要。怎么样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在于他研究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地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如果是这样,他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要营造适用学生发展的环境,为他们创设发展的空间,提供发挥他们创造潜能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才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而且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
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的、个性的、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着和组织者,要激发学生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才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才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掌握数学,就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更加有趣。课程和教学的改革,的确是任重而道远,同样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以适用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