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空间在不断的向外延伸。语文学习,不能只以课堂为学习阵地,它包罗万象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拓展自身的空间,摆脱课本的束缚,与众多学科沟通,走出学校小课堂,奔向社会大课堂。本篇文章从课堂的延伸、语文教学空间的拓展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三方面入手,小结了一下我在近两年的语文教学中所一直实践着的一些事情。 主题词:延伸、拓展、素养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句名言,“语文天生重要”。之所以说语文天生重要,是因为语文学习不仅仅可以获得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而且与各类人文学科息息相关,与人的精神、情感塑造,以及对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文”不仅仅是“语言”,还应包括文学和文化。汉语是充满魅力、充满人性之美的;由汉语构成的文学和文化则凝聚着作者的灵性和思想。三者结合,一旦撞击人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人文价值、人文底蕴,并内化为一个人的情感、素养和思想,激发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应该说,语文这一门学科是最富内蕴和思想的,是最富有灵气与诗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真正的语文教育决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只局限于课堂,而应该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一、延伸语文课堂,整合各科资源,为教学服务。 语文教学中大量文章要接触到政治、历史常识和观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到图书馆去阅读相关书籍,自己收集资料,借助这些资料阅读分析好文章。如在教授《荷塘月色》的时候,由于文章的感情比较深沉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作者的淡淡的忧伤从何而来缺乏认识。因此,我除了在课堂上补充了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之外,还要求他们课后自己去参观洪秀全纪念馆、黄埔军校、鲁迅纪念馆等近代历史遗迹,以求对整个中国近代这一部启蒙、救亡史加深感性认识,从而明白朱自清的淡淡忧伤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一时感伤,而是传达出了众多知识分子在政治恐怖下彷徨于如何启蒙、如何救亡这一历史命题的共通情绪。学生参观后大都反映良好,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助于学习教材中的其他近代作品如《纪念刘和珍君》等。 有些文章要接触到科技知识。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组织学生观赏科普电影、参观科技展览会、收听科普报告,在普及科学知识中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天上的科学实验基地——空间站》后,我建议学生们去航天奇观参观,并要求出一期有关航天知识的手抄报。从手抄报的情况来看,他们的航天知识得到了丰富,并且懂得了运用正确的说明方法来介绍科普知识。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要接触到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在了解相关绘画、音乐常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授古典诗词的时候,我尽量找到相关曲目播放,帮助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音韵美。在听了《三国演义开篇词》《明月几时有》《独上西楼》等歌曲后,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美有了新的认识。 二、开展语文活动,构建语文环境,拓展语文教育空间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人们自然而然认为,严肃或深刻就必然是乏味的,令人生厌的。”他与艺术家哈克达成共识:“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趣味,人们应当从中得到乐趣。如果作品本身没有趣味,不能使人得到乐趣,人们就会到别处去寻找乐趣。”课堂教学同样是这样。如果学生只从课堂上感受严肃深刻的东西,而无一点乐趣,这群16、17岁的少男少女就会从别处寻找乐趣,于是睡觉、讲话、写纸条、发手机短信等课堂违纪现象就出现了。 因此在课堂上适度开展语文活动,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实在是助益良多。如某日下午上课,学生普遍感到困乏,有较多同学睡觉。于是我借来纸花,全班玩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停时花落谁家则答题者为谁,答不出来者需表演节目一个作为惩罚。游戏甫一开始,报名做鼓手者就十分踊跃。其后鼓声咚咚,学生们精神振奋,思维也随之活跃,谈笑之间很快就将当堂的教学内容完成了。除此之外,“成语接龙”、“谜语竞猜”、“诗词朗诵”、“小型辩论赛”等活动也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课堂气氛及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来看,效果也较为理想。 布努那曾强调,“概念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构成,那些同一个学生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没有多重联系的概念不可能记住或有用。”“当概念融合在各种背景之中并以各种方式来表达时,最容易掌握。”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我在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之余,更注重的是对语文环境的构建,并努力使课堂与社会相衔接。如教授《南州六月荔枝丹》,我在结束课文内容的讲解后,留出了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课文里所学到的有关荔枝的知识及相关说明方法,模拟“某土特产品交易会”荔枝专卖场现场。同学们在短时间内,拿出了道具,摆出了布景,将荔枝生意吆喝得有声有色。又如在教授《提醒幸福》一课时,我布置学生自行设计制定了一份《您幸福么》的调查问卷,并印出5000份,组织他们走上街头对现代人的幸福观进行实地调查。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在更深更广层次上理解课文内容,充实语文知识,丰富文化底蕴,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他们走出课堂,加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对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转化,思辩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 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的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aually asking questions.只有先成为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才能最终成为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在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我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较注意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引导学生,培养能力,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阅读、自主提问、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学生在课堂上养成了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也在努力实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 2、突出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阅读东西越多,他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就越容易。在阅读方面,我们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认为阅读无用、无趣者大有人在,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怎样去抽时间阅读,不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阅读,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我在课文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介绍相关书籍:口述、看连环画、看经典书籍改编的电影、开书目……不拘形式,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广泛涉猎各方面书籍的过
[1][2]下一页
高中各年级课程推荐
|
||||
年级
|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试听
|
|
高一 |
高一(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 | ||||
数学拔高 |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一)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中专项突破课
|
语文写作 | |||
英语阅读理解 | ||||
英语写作 | ||||
英语完形填空 | ||||
物理功和能量 | ||||
高二 |
高二(上)、(下)同步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数学(期中串讲) | ||||
数学(期末串讲)(理) | ||||
数学(期末串讲)(文) | ||||
化学 | ||||
生物(一) | ||||
生物(二) | ||||
生物(三) | ||||
地理 | ||||
历史 | ||||
政治 | ||||
高三 |
高考第一轮复习
|
语文 | ||
英语 | ||||
数学(理) | ||||
数学拔高(理) | ||||
数学(文) | ||||
数学拔高(文) | ||||
物理 | ||||
物理拔高 | ||||
化学 | ||||
生物 | ||||
地理 | ||||
政治 | ||||
历史(韩校版) | ||||
历史(李晓风版) | ||||
高考第二轮复习
|
数学(理) | |||
数学(文) | ||||
英语 | ||||
物理 | ||||
化学 | ||||
地理 | ||||
高考第三轮冲刺串讲
|
语数英串讲(理) | |||
语数英串讲(文) | ||||
物化生串讲 | ||||
史地政串讲 | ||||
高考试题精讲
|
数学(理) | |||
英语 | ||||
化学 | ||||
物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理) | ||||
2021高考研究2021高考策略(文) | ||||
Copyright © 2005-2020 Ttshoppi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
云南省公安厅:53010303502006 滇ICP备16003680号-9
本网大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